
赵普,央视播音员、主持人。1971年4月24日生,生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。初中毕业后进部队服役,曾在部队任广播员。退役后在安徽省体委保卫科工作,后下岗。在历经倒卖服装、做气象播报员、父亲去世、考取普通话受挫、发愤苦学播音等坎坷后,考入北播进修播音,在校期间曾勤工俭学。1996年底考入北京电视台任主持。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进修制片专业,2005年毕业。2006年参加央视主持人大赛进入央视,后长期主持《朝闻天下》节目,2011年8月转任《晚间新闻》主播。2012上半年因一微博事件曾停止出镜数月,现已回到岗位。
所获奖项
中国播音主持作品奖一等奖(政府奖)
中国主持人金话筒奖金奖提名
三次春燕杯主持人奖(北京市电视艺术最高奖)
北京市十大志愿者
首届中国希望工程贡献奖
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慈善之星
北京希望工程大使
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桂林站火炬手
主持经历
出生在小山村,初中时去当兵
1971年,赵普出生在安徽省太平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。他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。赵普读初中时,姐姐和哥哥都想结婚,可家里却穷得连一张新床都难以置办。懂事的赵普考虑再三,决定放弃读高中考大学的机会,参军去!
就这样,1987年12月,16岁的赵普离开家乡,到北京某后勤部队当了一名士兵。在新兵连的联欢晚会上,他表演了诗朗诵。在场所有官兵都被他饱含真情的表演打动了。新兵连训练一结束,他就被分配到连队广播室当了广播员。为了做好广播员的工作,赵普每晚7点总会准时守在电视机旁,从头到尾仔细揣摩《新闻联播》主持人的一言一行,暗暗发誓以后要成为一个像样的电视节目主持人!
然而,1990年3月,赵普退伍后,却到安徽省体育局下属的省体育馆当了一名保安。要强的他想:只要是金子,总会发光。从此,每个月几百元的工资,大部分都被他用来买有关主持艺术的书籍。为了练好普通话,咬准每一个字音,每天下班后,他都会将《新华字典》上的字连同拼音抄满6页,折成小卡片,放在衣兜里,一有时间就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练习。
不久,机会真的降临了。1991年,安徽省气象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名临时气象播报员。赵普向气象台主管人事的领导,递上自己的简历。然而,那位领导只是草草地扫了一眼,便丢还给他。但是赵普不甘心就这样错过机会,苦苦请求对方给自己机会。经过考核,赵普的综合素质竟远远超过其他竞争者,应聘成功了!
为了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有关播音主持的知识,赵普报名参加了北京广播学院的自学考试。从此,他一边当好体育馆保安,一边抽时间做好临时气象播报员,一边自学。
越挫越勇,下岗了还能从头再来
然而,这样准备了近三年,正当他蓄势待发时,一连串的打击突然向他袭来。1994年11月,赵普的父亲因患膀胱癌不幸去世;3个月后,他又意外地接到了体育馆“不再续聘”的通知!接连遭受丧父和下岗的双重打击,24岁的赵普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。下岗后的赵普立即开始在合肥找工作。然而,整整两个月过去了,他连当搬运工的活儿都没找到。最终他只好拿出了仅有的2000元积蓄,加盟了一个同学的服装摊位,卖服装。
之后,赵普得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干部专修班正在全国招生的消息,毅然决定报考。此时已是1995年6月,离文化课考试只剩下4个月了,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学完整整3年的高中课程吗?朋友们都觉得这不太可能。通过努力,1996年2月,只有初中文凭的他终于接到了北广播音系的录取通知书!
刻苦努力,不错过任何机会
赵普在北京一边念书,一边打工,转眼半年的学习过去了,1996年底,学院开始鼓励干修班的学生外出实习。北京电视台的领导看了他的资料和临场表现后,最终同意给他3个月的试用期。
为了尽早展现个人的主持才能,赵普进台第三天,就主动请缨出镜。但台里只是让他配音。赵普心想:这样长期坐冷板凳,怎么能通过展示自己才能从而留下来呢?必须去寻找机会。当时春节将近,台里一片忙碌景象。赵普觉得越忙越可能出现缺人的情况,便打电话告诉母亲,他春节不回家了。赵普的苦心没有白费。1997年2月12日,大年初六,台里提前录制的一档迎新春的节目,需要一个外景主持人补录一些外景。赵普立刻提出申请,制片人同意后,他扛起摄像机,就冲出了门外,出色地完成了这次外景任务。台里另一个制片人在看过这期节目后,竟主动找到赵普,点名要他主持自己负责的《财经报道》节目。之后,赵普成为北京电视台主持节目类型跨度最大的主持人,又攻读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专业硕士。
2006年初,恰逢中央电视台举办“魅力新搭档”比赛,赵普出人意料地拿着材料去报了名。经过40多天的比赛,赵普从千余名选手中脱颖而出,夺得了这次比赛的第三名,果真冲进了中央电视台,成为中央电视台出色的新闻主播之一。
分享: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