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为什么别人的朗诵悦耳动人,而我的朗诵却平平无奇?
明明很勤奋地去练习,甚至嘴皮子都要磨破了,但出来的效果却依旧不如人意。
如果你也想拥有出彩的朗诵能力,这篇文章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!
语调的升降变化
在汉语中,字有字调,句有句调。
学习朗诵,语调顽疾一定要攻克,否则不管做多少练习也无法学好朗诵。
汉语中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,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。而句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,我们也称之为语调。句调是贯穿整个句子的,只是在句末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。
不同朗诵稿件的语调有哪些具体的区别呢?
语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,可分为四种:升调、降调、平调、曲调。
只要我们在诵读时多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,语音就会有动听的腔调,听起来就具有音乐美,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。
1.高升调
高升调多在疑问句、反诘句、短促的命令句,或者是表示愤怒、紧张、警告、号召的句子里使用。
朗读时,注意前低后高、语气上扬。
2.降抑调
降抑调一般用在感叹句、祈使句或表示坚决、自信、赞扬、祝愿等感情的句子里。表达沉痛、悲愤的感情,一般也用这种语调。
朗读时,注意调子逐渐由高降低,末字低而短。
3.平直调
平直调一般多用在叙述、说明或表示迟疑、思索、冷淡、追忆、悼念等的句子里。
朗读时始终平直舒缓,没有显著的高低变化。
4.曲折调
曲折调用于表示特殊的感情,如讽刺、讥笑、夸张、强调、双关、特别惊异等句子里。
朗读时由高而低后又高,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节特别加重加高或拖长,形成一种升降曲折的变化。
朗诵语调,因人、因时、因地(语言环境)、因情而不同。它们像音乐一样,有些基本的语调类型变换切合,组成绝妙无比的乐章,表达各不相同的感情,给人以不同的听觉感受。
因此,在发音训练中,应有意识地结合4种语调的不同特点进行训练,以使自己的发音具备更强的表现力。
朗诵的手势
手势在朗诵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,其对文字的解读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表演性。朗诵时双手不动会使人觉得呆板,朗诵也会沉闷。
手势挥动的高度、弧度和摆度都应该在一个舒适的范围。一般可以分为上部手势、中部手势和下部手势,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一下手势的运用。
1.上部手势
手势抬到肩部以上,用于感情激越之时,大声疾呼发出号召、进行声讨,或强调内容、展示前景、畅想未来等。
2.中部手势
手势从腹部至肩部,表示情绪平稳,娓娓道来或亲切交流的时候运用。
3.下部手势
手势在腹部以下,这个部位的手势,一般表达憎恨厌恶、鄙视、自卑和不畅的情感。
朗诵的基本要求
1.情真意切
鲜明的态度,真实的感情是朗诵的灵魂。朗读时,只有真正与作品产生共鸣,涌起激情,鲜明的态度与真实的感情才能从声音语调中自然流露出来。要是读者本身没有什么感受,硬用矫揉造作的腔调去读,必然苍白无力,毫无感染力。
2.字正腔圆
读音正确,是运用普通话朗读的基本要求。朗读是以有声语言对作品进行再创造,是靠声音表情达意的,这就是对吐字发音有较高的要求。要求每个字的声韵调都要清清楚楚,根据“吐字归音”的要求,就是每个音节都要咬准字头,发音富有弹力。韵腹要读的气力充沛,韵尾要收全,声调要清晰,音节界限要分明。这样,一个音节读出来,必然清晰、圆润、有力。
3.轻重适宜
朗读和说话一样,每个音节并不都是一样的轻重的,须强调的地方读重一些,次要的、一般的地方读轻一些。朗读时有轻有重,才能把文章中生动活泼的描写表现出来,做到重点突出,引起听者注意。如果读得语调平直,语气平淡,效果就很不好。有些地方轻读与重读搞错了,还会歪曲内容,引起误解。因此,朗诵时要注意处理好语法重音、感情重音和逻辑重音。
4.快慢适宜
一般来说,表示欢快的情绪需要轻快的节奏,表示悲伤的情绪需要缓慢节奏,一般的叙述语言,速度适中,不快不慢。在朗读人物语言时,属于急呼、争辩、质问、抨击等内容,语速要快些。语速还与人物的年龄、身份、性格有一定的关系。朗读的节奏快慢还要随着朗读时听众和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。
5.停顿恰当
朗读文章时必须处理好停顿,以便有效的控制语速和段落的意义。恰当地安排停顿,不仅是生理上换气需要,更重要地是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自然地转换情绪。朗读中要注意处理好气息停顿、逻辑停顿、感情停顿和段落之间的结构停顿。
6.语调生动
语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,它和声音的高低、轻重、快慢都有关系。读同一句话,如果高低升降、轻重缓急不同,就形成不同的语调,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感情。
☻
本文内容来源有声语言艺术学,
仅供交流学习,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
编辑:月半,编审:清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