𬱖、𬀩、𬍛、𬜬……这些字你都会念吗?

2023-07-06 04:00 中国播音主持网 行业热议

 

𬱖、𬀩、𬍛、𬜬……这些字,你认识吗?
 
生活中,我们一般把使用频率较低、不太常用的汉字称为生僻字。由国家标准委联合有关部门发布的新版《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》将于8月1日正式实施,将增加录入万余生僻字。
 

新版标准增加1.7万余个生僻字

可无障碍输入与显示

新版标准共收录汉字88115个,比上一版增加录入了1.7万余个生僻字。其中包括近年来群众反映较多的典型人名、地名生僻字,如𬱖(dí)、𬀩(wěi)、𬍛(lì)、𬜬(màn)等。
 
新版标准不仅收录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全部汉字,还可覆盖我国绝大部分人名、地名用生僻字以及文献、科技等专业领域的用字,以满足各类使用需求。
 
(考考你,下面这些字你认识几个图片↓)
 
其实,生僻字的搜集和整理已开展几十年。新版标准出台后,未来相关工作还在继续开展,标准中的字库也会不断扩充。经专业审核后通过的生僻字都将被赋码并录入国标字库,最终实现在电脑、手机等设备及信息系统中无障碍地输入与显示。
 
 
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永革介绍:“生僻字就像甲骨文一样,通过甲骨文我们可以了解商代的社会现象。研究透生僻字或者把它保护下来,也是对当时文化的一种保护。”

 

遇到含生僻字的人名、地名

该怎么办?

日常生活中,一些人名、地名中含有不少生僻字。无法直接输入、显示生僻字也带来了诸多不便
 
上海的蒋女士总会因为名字不常见,遭遇一些小麻烦。“如App要实名认证,我这个名字是输不出来的。实名认证过不了,医院的挂号软件之类的就用不了。”
 
 
目前,蒋女士的身份证、社保卡上面的名字已能够显示出来,但在银行等其他地方还是打不出来。平时,银行卡的名字都用拼音代替,每次遇到需要实名认证的时候,都要请相关工作人员协助解决。
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,有一个(冫口 )子村,新老村名并行存在了多年。
 
村头高约5米的门楼上,悬挂着以前的村名“ (冫口)子”两个大字↓
 
 
但在村委会的标识牌上,该村的村名(冫口)字成了栈桥的栈字↓
 
 
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,随着计算机的普及,在电脑里老版村名的(冫口)现在无法体现,因此综合各方面考虑后,选择了用栈字作为替代字。
 
村民们介绍,传说清朝时一位军官发现地图上此地没有名字,便集思广益,让当地人一起取名。部分读书人观察地形、方位和周围物象,最终造出了“(冫口)”字和zhàn的读音。村民们一直对老村名念念不忘,这里小学门牌等老村名的元素处处可见。
 
 

生僻字数字化过程复杂

一个字从提交到进标准需3到5年

据了解,全国有大量人名、地名、古籍、方言中都包含生僻字,其中很多还尚未完全实现数字化。
 
 
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。每个汉字有独特的含义和字形,生僻字其实就是表意字所特有的信息处理问题。
 
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,信息系统要识别和输出汉字需要一字一形一码,一个字要对应一个编码,然后再有对应的字形,才能够正确处理一个汉字。
 
生僻字编码的标准化工作包括汉字的使用范围、形音义正确性、字形区别与认同等工作,涉及语言文字、文化、信息技术和标准化等领域,较为复杂。
 
 
从做筛查整理、提交国际提案、在国际标准化组织进行审查,再反馈到国家标准同步更新,一个字从提交到进标准需要3到5年。
 
四十多年来,相关部门已研制、发布汉字信息处理相关的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数十项,编码标准中已收录汉字近9万个。但由于多重原因,大多数汉字信息处理系统支持的汉字数量在二三万左右,大量已纳入信息技术标准,本应在信息世界畅行无阻的汉字被迫成为生僻字。

 

☻ 
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
仅供交流学习,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