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岳阳楼记》中的郁郁青青的“青青”究竟怎么读?

2022-05-16 04:00 播音主持指南 训练课程

来源丨声音的行者
范仲淹写的《岳阳楼记》这首经典古文,几乎人人读过,甚至能背诵。但里面的一句”岸芷汀兰,郁郁青青”的“青青”的读音是读“jīng jīng”还是读qīng qīng”,却存在不同意见。
在《将进酒》的“将”究竟怎么读?是读 qiang 还是jiang? 这篇内容发出后,在留言板里就有朋友留言内容里提到了《岳阳楼记》中的郁郁青青的“青青”读什么的问题。
对此,特作如下整理,以供朋友们在朗读、朗诵的学习中参考。
视频三后面还有他们几个,以及康震对《岳阳楼记》的看法和理解。
《岳阳楼记》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,为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。此文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,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,揭示了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的古仁人之心,也表达了自己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爱国爱民情怀。

本文写于1046年,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,1046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,请范仲淹作记,因为二人同是被贬之人,因而有共同的思想情感,所以文中满载述志励友之情,既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,又表达对好友的慰勉和规箴之意。


关于这首诗作青青的读音:(以下素材来源:新浪博客-退休的老倪)
《岳阳楼记》中的“青青”读音
作者:田园

 

我们读的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,里面有这样的句子:“岸芷汀兰,郁郁青青。”
在下面的注释中除了分别有“岸芷汀兰”和“郁郁”的注音和解释外,没有关于“青青”的注音和解释,然而与“郁郁”搭配青青这一解释,在意义上就显得不是很通顺连贯了。

1

为什么呢?还是先来看看相关的译文

文汇出版社出版的邓建烈主编《初中文言文详译精析》里“岸芷汀兰,郁郁青青”是这样译的:“岸上的芷草和小洲上的兰花,香气浓郁,颜色青翠。”
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章培恒等主编的《初中古诗文辞典》里“岸芷汀兰,郁郁青青”是这样译的“岸边的小草和洲上的兰花,芳香浓郁,一片青翠。”
何以说搭配起来不够通顺呢?让我们来考察一下“青青”的来历。
看看《汉语大词典》关于“青”字的解释:
有两个读音,读音一为青(qīng,《广韵》仓经切,平青,清)
它的义项有:
① 颜色名。绿色,似植物叶子的颜色。参见“青青⑴”②青色物。③使之变青,发青。④穿上青衿⑤古以青为东方之色,后因以指东方。⑥年轻。⑦通“清”。⑧“青衣”的省称。⑨九日的代词。⑩地名(11)姓名。
读音二为青(jīng,《集韵》子丁切,平青,精)见青2青。
看了这些义项,我们可以直接留下读音一中的“青青⑴”和读音二中的青2青,再查找它们的解释和来历,做一个比较,看哪个能与《岳阳楼记》中的"郁郁青青"相当,则就可以明确地判定该是什么读音与怎样的解释了。

2

关于“青青“读音的义项和例句

其义项是①形容颜色很青。②借指杨柳。③浓黑貌。④形容年纪很轻⑤形容久盛不衰。
这里所有的义项都不恰当,即使如①形容颜色很青,也不合“郁郁青青”之意。现只举一例句,看是怎样。《古诗十九首·青青河畔草》“青青河畔草,郁郁园中柳。”其颜色嫌太浓烈。
再看青2青就是jīng jīng读音的也举例句一:《楚辞·九歌·少司命》:“秋兰兮青青,绿叶兮紫茎。”洪兴祖补注:“诗云:‘绿竹青青',茂盛也。音菁。”为描述兰叶茂盛情状的例证。
又查“郁郁青青”解释为香气馥郁,青葱繁茂貌。宋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岸芷汀兰,郁郁青青。”
又可见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由朱东润先生主编的《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》,第78页注释(31)郁郁,形容香气浓馥。青(jīng精)青,花叶茂盛貌。《诗经·魏风·淇奥》:“绿竹青青。”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:“本作‘菁',音同。”
至此应可肯定,给青青注音为jīng jīng,解释为花叶繁茂貌无疑了。
试译“岸芷汀兰,郁郁青青”如下:
岸边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,香气浓郁,花叶茂盛。

岳阳楼记

 【宋】范仲淹

庆历四年春,滕子京谪(zhé)守巴陵郡。越明年,政通人和,百废具兴。乃重修岳阳楼,增其旧制,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,属(zhǔ)予作文以记之。
予观夫巴陵胜状,在洞庭一湖。衔远山,吞长江,浩浩汤汤(shāngshāng),横无际涯;朝晖夕阴,气象万千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,前人之述备矣。然则北通巫峡,南极潇湘,迁客骚人,多会于此,览物之情,得无异乎?
若夫淫雨霏霏,连月不开,阴风怒号,浊浪排空;日星隐曜,山岳潜形;商旅不行,樯倾楫摧;薄暮冥冥,虎啸猿啼。登斯楼也,则有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,满目萧然,感极而悲者矣。
至若春和景明,波澜不惊,上下天光,一碧万顷;沙鸥翔集,锦鳞游泳;岸芷汀兰,郁郁青青(jīng jīng)。而或长烟一空,皓月千里,浮光跃金,静影沉璧,渔歌互答,此乐何极!登斯楼也,则有心旷神怡,宠辱偕忘,把酒临风,其喜洋洋者矣。
嗟夫!予尝求古仁人之心,或异二者之为,何哉?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;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是进亦忧,退亦忧。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乎。噫!微斯人,吾谁与归?
时六年九月十五日。
☻ 

本文内容来源:声音的行者(ID:shengyindexingzhe)

仅供交流学习,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