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被好多人安利了“房琪说话”。
疫情禁足这两年多,我跟着房琪的旅行vlog躺游了全国,望梅也止渴。
但她这次爆火,却是因为一档网络音乐综艺《为歌而赞》。
几十组音乐人,有老有新,有首唱有二创。100名年轻人组成百赞团,6人组成爆赞团,角色相当于评委。
跟所有综艺一样,评审团的奇葩发言总能让人看见众生的参差。
杨宗纬唱了首《我想要》,一位红衣女生评委不乐意了:“我觉得这歌选的多少有点毛病,‘我想要天上的月亮,还有地上的霜’,你到底想要啥呀?”
年轻歌手王赫野唱了自己的新歌,另一位评委痛心疾首,“我听完这首歌,非常非常的失望”,唬得孩子满脸惊恐。评委开始爹味解释:“我知道你1998年出生的,你2002年4岁,你坐在热铁皮屋顶上听周杰伦——家长呢?我真的无…就是你唱这首歌我真的无法代入!”
张含韵唱完,有女性评委直接给穿小鞋,“我觉得歌是好听的,但是我不想点赞”。也有男性评委粗暴表白,“我因为喜欢你这个人,然后我立马就按(赞)了,大家可以骂我不尊重音乐,但我就是喜欢张含韵!”百赞团秒变茶水间同款八卦氛围,为这“呵,总有蠢男人喜欢白莲花”的熟悉剧情嗨起。
看完这些,脑子里只剩一句电音BGM:这啥呀这是?啊!
专业水准呢?客观评价呢?
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。房琪的点评,火速成为整档节目一股清流。
她对因为百赞团批评而刻意改变风格的杨宗纬说:
“我不知道今天你的改变,是大部分为了自己,还是大部分为了歌迷的声音。如果是为了歌迷,我觉得大可不必,因为我们终其一生,不是为了要满足每一个人,而是要找到跟自己同频共振的那一部分人,你其实已经找到了。
这群人在哪儿呢?这群人在每一个午夜梦回的时候,他们爱而不得的时候,在电台里听你唱‘我让你逃亡,也让你回航,我让你依赖,我也让你说谎’。这群人在那些因为爱而失望,想抓住一个救命稻草来骗一骗自己的时候,听你唱‘我想你是爱我的,我猜你也舍不得’。所以作为同频共振的那个人,作为其中的一员,我想跟你说,这世界很喧嚣,做你自己就好。”
一番话,既表达了对杨宗纬音乐风格的喜欢,又表明了不必为取悦所有人强行改造的意见。
她对失落的王赫野说:
“(其他评委)刚才说你的成就跟实力是否匹配,我觉得这个问题(的确)是要考虑,但是现在谈成就还早了一点,因为你才刚刚开始。”
这就像是,上司A对刚入职场做出一点业绩的年轻人说“狂什么狂,你还嫩”,上司B则拍拍他的手臂说“未来可期”。
当郁可唯被diss“没有辨识度”时,房琪说:
“我觉得郁可唯是白色的,因为白色可以反射世界上大部分的可见光。所以我们把我们自己的喜怒哀乐,悲欢离合都折射到了你和你的歌身上。
如果一个能承受我们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歌手都没有辨识度,那么什么样的歌手才有呢?”
最让人动容的,还是房琪对张含韵说的话——
“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你,比起女王,我更喜欢清风。他强任他强,清风拂山岗。
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解张含韵的经历。十五六岁的她站在舞台上只是想唱歌,但是这个世界给了她莫名其妙的很多恶意,这些恶意强到她差点没有机会再站在舞台上,差点就被人海淹没了。是她通过自己去配音,去演戏,用实力让大家一点点看到了她。
今天有很多的人去质疑你的唱功,没有关系,因为你已经为自己争取到了重新拿着话筒去唱歌的机会,你还有很多的时间,十五六岁的那股清风越过了重重的山岗吹到今天,你也还是最好的年纪。这就是上天对勇敢的女孩最好的奖励。”
刚听几句,竭力保持平静的张含韵眼泪就落下来。
这种感受太懂了。面对敌意,可以戴上勇敢面具假装我不在乎,可是一旦有人用最温柔的话戳中了你的委屈和孤勇,就再也蚌埠住了。
房琪说话,有风格,有筋骨,有建设性。批评不伤人,赞美不尬夸,当得起一句“温柔又有力量”。
我们经常会在网络上说,特别羡慕那些一开口就赢了的人。
自己夸人只会说“你很棒”,安慰朋友只会说“别难过了”,吵架气成河豚也憋不出一句硬气的话,事后心里汩汩冒出一堆台词,越想越后悔。
她们急切问:怎么才能变得会说话呢?
房琪,一位前央视主持人,所以她说话逻辑清晰,即兴发挥时也能说得条条是道,我们也能从房琪的说话特点里,确实能梳理出一些干货。
最浅层的,思路清楚,语速适中。
“想好自己要说什么”始终是第一步。
点评环节,其他评委抢着说的时候,房琪是安静的。
就算即兴演讲,也要有所准备。宁可多考虑一会,也要想明白了再开口,适当的等待和沉默,胜过嗯嗯啊啊的东拉西扯。
房琪语速不紧不慢,所以听起来柔和治愈,又不至于听着要打瞌睡的那种。
我们日常说话,正常语速是每分钟80~160字,播音员标准语速大约每分钟180~260字。如果不嫌麻烦,用计时器定时,再把自己说的话录下来,听一听就知道是疾是缓了。
太慢,拖沓迟疑,缺乏吸引力,是树懒本懒了;太快,信息密集,显得强势,很难有效沟通和共情。
第二层往深一点说。
每个擅长文字或语言的人,都有她独特的套路(非贬义)。
有博主,拆解了房琪对张含韵说的话,把它分成了三段。
第1段,立人设。
有文章说张含韵是甜妹变女王,大家正要感慨她炸裂式的蜕变时,房琪偏偏为她重新立了一个“人设”。
他强任他强,清风拂山岗,这话出自金庸《倚天屠龙记》九阳真经的口诀。练武者最大的敌人不是外界对手的强悍,而是内心的忧惧不安、自乱方寸。
房琪用「清风的柔婉+武侠的刚毅」去形容张含韵,一个外表柔弱内心坚韧的女孩子人设就立住了。
第2段,讲故事。
张含韵的经历多数观众都知道。第一代超女,15岁过早成名,却在爆红后被恶意PS不雅照,遭疯狂网暴、被公司解约、陷入抑郁,整整五年几乎没有任何社交,还是刘德华知道了她的遭遇,耐心开解,鼓励她去中戏深造。
张含韵为复出挣扎多年,配音、演戏,不错过每一个让自己露脸的机会,但这些都不是她最想做的事,她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,站在舞台上唱歌。
对她的质疑,即使现在仍未绝迹。这种不甘的情绪,在房琪的一番话里升温,故事深挖到痛处,情感就达到了共鸣。
第3段,上价值。
先打一针强心剂,一切非议都没关系,都不如重拾最初梦想“拿起话筒去唱歌”来得重要。
更巧妙的是,用“清风”贯穿始终,即便越过重重山岗,现在的你还是最好的你,解开了对方的心结,在迷失中找回自我。
人设立稳,故事讲深,价值拔高。这样的“三段式”,清晰得像一篇小作文,说服力极强。
▲图源小红书博主@浪小喵
这就是第三层了——输入是基础,输出是驱动。
如果念书少、墨水少,完全没办法实现这样层次丰富引经据典的输出。但要是你读过很多书,看过很多电影、传记、纪录片,依然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,根本原因还是输出少了。
咱们当然可以保持少言和内秀,但假如不满意自己,想让口才变好,就只有靠“多说”。
▲图源知乎网友@知行合一
第四层也是最想表达的是,“套路”背后发自真心的理解与共情。
亲身经历是最好的感同身受。
张含韵的故事属于极小部分,绝大多数女孩没享受过那样年少成名的光鲜,也没遭遇过那样被推落悬崖的痛苦。但是,谁都经历过低谷,那种笼中困兽的感觉,你我都懂。
公开资料显示,房琪比张含韵小4岁,1993年出生在黑龙江齐齐哈尔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,住在老旧小区,父亲靠绑鱼钩卖鱼饵为生。
成绩普通、家境普通的她,看起来没有任何过人之处,内心却怀揣着一个坚定的梦想,那就是成为一名主持人。
小时候的房琪并不漂亮,从小她的牙齿严重前突,嘴唇闭合不全,在学校被嘲笑“龅牙妹”。后来她拔掉4颗大牙、4颗智齿,前后经过几年的矫正,才恢复容貌。
学生时代的房琪也并没有过人的智商。
第一次高考失败,她选择复读,第二年艺考成绩虽好,却因为文化课不行,只能上三本院校。
但这些都不影响她努力追寻自己的梦想。
“大家好,我是房琪,不放弃。”每次打开房琪的视频,听到的就是这句熟悉的开场白。
为了实现自己的主持梦,房琪广投报名邮件,给陌生的栏目组打电话自荐,跑到电视台门口蹲守5个小时,只为得到一个推销自己的机会。
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在北京实习的机会,天天打杂工、跑龙套、端茶倒水、寄快递,她也从没想过放弃。
为了上镜好看,她拔牙、减肥、戴牙套,为了改掉东北口音,她每天坚持听新闻2小时,一遍遍纠正自己的发音。
她报名参加过奇葩说,可第一期就被淘汰;参加某个选秀节目,在训练营待了3个月,却只有不到4秒钟的镜头。
尽管如此,房琪却越战越勇。
2015年,参加《青春星主播》,她每次提前3小时来现场练习,观察别人的灯光走位,一个完全没有经验的小菜鸟居然拿下了全国第六的好成绩。
2016年,参加《我是演说家》,为了争取名额,她先后7次报名,录视频、写自荐信,一篇演讲稿改了不下50遍。
最终,那篇《我们毕业了》的演讲登顶热搜,播放量破亿。
而此时的房琪也凭着自己的努力,成为了央视《美丽中华行》的外景主持人,实现了自己的主持梦。
但还没过两年,她却决定从央视辞职,转行做自媒体,拍旅行短视频。
因为在央视担任外景主持人的这些年,房琪爱上了旅行。
她觉得未知的旅途更具挑战,自媒体的形式更有发挥空间,于是毅然决然把自己清零,换个赛道重新起航。
短短一年多时间,她就成为了拥有上千万粉丝的旅行大V。
她的视频不仅风景如画,她的文案更让人如临其境。
就像她当年演讲中那句,“青春兵荒马乱,我们潦草离散,还未佩妥剑,出门已是江湖。”猝不及防被打脸的感觉,每个刚毕业走进社会的年轻人都懂。
接下来,房琪的故事被全网熟知:主动从央视辞职,和男友小陈一起磕磕绊绊创业,攒钱在北京周边买下小两居,结婚,并凭借高辨识度的旅行内容,成为1700万粉丝的顶流网红。
人但凡走红,当然有质疑。有人说她是团队包装,策划痕迹明显。她po出自己和老公小陈毫无ps的工作花絮,告诉网友,剪辑后的浪漫唯美和剪辑前的灰头土脸,是创业的一体两面。
她文笔清新,有网友说华而不实,矫揉造作,像一碗毫无用处的鸡汤。
无所谓站队。审美像钻石一样是多面体,根本不需要强行统一,要是所有内容输出者都是同一个风格,那该是多么可怕呀。
我相信,房琪在对张含韵说“他强任他强,清风拂山岗”,对杨宗纬说“这世界很喧嚣,做你自己就好”时,想到的是曾经的自己,是呼啸起落后的静水深流。
发自内心接纳自己、欣赏别人,才是“会说话”的人格基础。
容得下他人,语言才能温柔。看得起自己,说话才有力量。
谁都不是吃新华字典长大的,但我们都可以在“听”和“说”之间越来越纯熟,吞得下岁月,还吐气如兰。
来源:紫宸,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签约作者。资深编辑、媒体评论员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新榜原创top20作者,深度研究中国女性情感和社会心理。
说说你对房琪的印象吧?
☻
文章来源:灵魂有香气的女子
仅供交流学习,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