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很“卡”,99%读错!我们都在说“外语”?

2020-09-28 17:22 播音主持指南 训练课程

网络很“卡”

手机很“卡”

电脑很“卡”

 

类似这些“卡”,读kǎ还是qiǎ,相信即使知道应该读qiǎ,很多朋友也会感到很别扭,忍不住会读“kǎ”。

 

依据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第7版),表示“卡顿”,或表示“卡住了”的意思的时候,“卡”的正确读音应该是qiǎ,而如今似乎都已经快被“”这个读音给取代了。


外来语

 

(卡)这个读音是“外来语”,也就是说汉语历史上“卡”是没有“kǎ”这个读音的。

 

我们也容易发现,卡车(car)、卡片(card)、卡路里(calorie)、卡通(cartoon)等词语中的“卡”字的读音“”,都是依据外语音译而来。

 

换个角度也可以说,只有“外来语”中的“卡”,才读“kǎ”这个音。除了上述词语,还有比如“卡拉OK、卡其”等等。

 

汉语中原有的词语(或表示相关的意思),都应读“qiǎ”这个音。

 

比如:被鱼刺卡(qiǎ)到了、关卡(qiǎ)、设卡(qiǎ)、卡(qiǎ)脖子、卡(qiǎ)顿、卡(qiǎ)壳、发卡(qiǎ)等等。

 

qiǎ(卡)这个读音大致包括以下意思:

 

1、夹在中间,不能活动;堵塞

 

2、把人或财物留下(不肯调拨或发给);阻挡

 

3、用手的虎口紧紧按住

 

4、夹东西的器具

 

5、在交通要道设置的检查或收税的地方

 

6、姓

 

外来语“语素化”

 

“卡”字的“kǎ”这个读音,作为外来语,初期仅是用于对特定外来事物的汉语翻译。

 

作为“音译词”,通常是只表“音”,不表“义”的。也就是说,kǎ(卡)无法成为一个“语素”(构词单位)

 

随着新事物的不断出现,“kǎ(卡)”似乎已经独立出来,成为了一个“词缀”,并且已经大量地参与“构词”了。

 

比如“打卡、银行卡、手机卡、信用卡、饭卡、点卡、会员卡”等等。


“外语”带跑“汉语”

 

随着生活中“kǎ(卡)”这个字使用频率越来越高、越来越普及。

 

(卡),不仅由“记音”变成了“表义”,甚至还“抢占”了汉语中原有的“qiǎ(卡)”的“意思”。

 

现在,比如“网络太卡(qiǎ)了”,可能99%的朋友都会说“网络太卡(kǎ)了”,并且认为“网络太卡(qiǎ)了”读起来也太别扭了。

 

qiǎ(卡)这个汉语原有的读音,似乎正在被“kǎ(卡)”这个外语的译音取代。


kǎ的优势

 

kǎ,舌位不用怎么动,开口度也大,发音更响亮。

 

qiǎ,声母q(舌面音)不容易发好,而韵母ia舌位的动程显然比kǎ更麻烦。

 

kǎ发音比qiǎ更简单,或许这满足了生活口语“偷懒”的需求。

 

当然qiǎ(卡)越来越多的被kǎ(卡)这个读音错误的替代,或许主要还是因为qiǎ(卡)这个音在生活中使用的频率太低了。相比较而言,如今kǎ(卡)这个读音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。使用频率不高的字音,可能逐渐被使用频率更高的字音取代。

 

按照目前的趋势,这个字音距离“以错为对”不远了。当然,这或许就是文化交融,语言演变的过程吧。

 

这周是第23个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,推广“qiǎ(卡)”这个字音,还有机会吗?

 

本文内容来源:播音缘(ID:boyin8)

仅供交流学习,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